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填平暑期打工陷阱 亟待多方共同努力

    2014-7-3


    暑期已至,与往年一样,不少高校毕业生带着赚学费、攒经验的“梦想”做起了暑假工。据大泉州人才网了解,他们多来自贫困家庭,或是通过中介,或被“掮客学校”组织起来送到工厂里。对工厂老板们来说,他们听话而且廉价。但同时,这些学生工面临的往往是被恶意欠薪、修改工时、“挂羊头卖狗肉”工种等陷阱。但现行法律对“暑期工”保护尚未健全,他们大多只能自认倒霉。


    对于大学生而言,暑假时间相对宽裕,打工既可锻炼实践能力、增加未来就业竞争力,又可缓解经济压力,所以也就成了大学生的普遍选择,但无良中介和用工单位挖的各种陷阱也随之而来。


    因此,大泉州人才网认为,把正道变为坦途,为学生工填平陷阱,已经迫在眉睫。陷阱虽是中介或用工单位挖就的,但成因却复杂,所以填平陷阱需要多方努力。


        其一,需要立法、司法和监察部门的努力。中介或用人单位之所以敢设陷阱,暑期工之所以大多只能自认倒霉,主要是因为相关法律不健全,司法救济途径缺失。因此,大学生暑期工只能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协议,有些单位甚至连劳动协议也不签,学生权益一旦受到侵害,将很难索赔。相关劳动监察部门、仲裁部门的懒政行为加大了学生工维权的难度。


        其二,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第三方机构的努力。大学生暑期工上当受骗的另一大原因是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并缺乏有效的指导。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联系信誉度较高的用人单位,为准备暑期打工的学生开辟“绿色通道”。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应联合高校及第三方机构,在整合资源、加强对用人单位资质和信息审核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专门针对大学生暑期实践的信息平台,实行会员制,可以适当对打工学生和用工单位收取一定的费用,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引入类似网购商城一样的评价机制,让打工学生可以对用工单位进行评价,信誉度低的用工单位自然就招不到学生了,用工单位和学生也可以各取所需,互惠互利,并可减少黑中介“从中作梗”、不当牟利。


         其三,需要打工学生、用工单位和中介组织的努力,打工学生要努力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辨别能力,不选择无资质的单位,不轻信用工单位的口头承诺,一旦利益受到不法侵害,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果断维权。用工单位、中介组织追求经济利益时应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前提,在逐利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良知和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